物流問答
物流工業的基本資料
在我國,物流是否現已構成了一個工業?物流工業的鴻溝怎么界定?怎樣才能促進我國物流工業的健康開展?這些無疑是我國物流業界穩重思索的問題。
工業是社會分工的產品,是社會出產力不斷開展的必然結果,它的意義具有多層次性,跟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開展,能夠細分到不能再分停止,而且內在不斷充分,外延不斷擴展。可見,工業的構成和開展是動態的。物流業當然也不破例。 我國2001年4月17日公布的《物流術語》國家標準界說: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納地的實體活動進程。依據實踐需求,將運送、貯存、轉移、包裝、流轉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根本功用施行有機結合”。可見,物流活動供給的是一種以運送、貯存為主的,多種功用相結合的服務活動。因而,物流工業歸于廣義的服務業范疇。依據三次工業分類法,能夠將物流產業歸為第三工業規劃。這一劃分方法得到了廣泛認同。
但是,需求留意的是,物流工業終究包括哪些企業?是否以運送、貯存、轉移、包裝、商品流轉信息處理等為首要事務活動的企業都可以歸屬在物流工業規劃之內?近年來,各種專業化物流企業的許多出現,及其表現出來的快速開展趨勢標明,專業化物流服務作為一個新的專業化分工范疇,現已逐漸開展成為一個新式工業部分和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國國家標準局編制和頒布的《國民經濟職業分類與代碼》對工業的區分中,還不包括物流工業。交通運送、倉儲業是獨立的工業。現在,對物流工業的界定還比較含糊,需求引起理論界的廣泛注重,做進一步的研討和討論。 假如將物流工業與同為第三工業的旅行工業做一比較。旅職業是我國與世界接軌最早并緊跟世界潮流開展的職業。最新計算顯現,我國旅職業固定產量已達7861億元,有各類旅行企事業單位近27萬個,各類旅行住宿設備25.4萬個(含旅行飯館1萬多家),各類旅行社近9000家,直接和直接從業人員3000多萬人。我國旅職業總收入正以平均12.7%的速度增加,高于國內出產總值7.4%的均勻增加率,現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同為第三工業,開展較為老練的旅職業的各項計算數據十分清楚,其收入以及占GDP的份額呈上升趨勢。而物流業的開展還沒有體系量化的統計口徑及目標。在討論我國物流工業的開展現狀及問題時,有必要意識到以下幾點:
(1)物流工業的財物總量是否清楚?
(2)物流業的從業人員到底有多少?
(3)物流業作為一種工業的年產出量有多大?
(4)物流業本身產生的本錢、構成的利稅總量有多少?
(5)現代物流工業所使用的標識性科技成果是什么?
在與旅職業比較進程中,構成物流工業的根本計算數據和目標也是一片黑大陸。當需求加快開展物流工業,各個地方政府把物流工業作為一個支柱工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加點加以扶持的時分,有必要對上述問題予以注重并作體系全面地考慮。 我國的運送、倉儲、包裝等職業已有長時間的開展,但是作為將幾種功用有機結合的物流工業還沒有構成。從開展情況來看,我國的物流工業正處于構成階段。首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國內企業對物流服務需求缺少,現代物流的觀念沒有在工商企業中得到遍及,對現代物流的知道有待進步;依據有關部分的查詢,大部分企業(47%的出產企業和62%的商業企業)還沒有考慮過以什么樣的標準來挑選第三方物流服務商。關于許多企業來說,本錢仍是首要要考慮的要素。不少企業對第三方物流供貨商挑選的標準已產生了改變,對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注重了。考慮過挑選第三方物流服務商的標準的企業中,作業質量和供給歸納物流服務的才能,成為衡量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首要標準。這說明,企業現已意識到物流功率的重要性,對物流才能開端注重,物流企業在進行服務戰略的定位時,要有針對性。
2、物流企業作為新式企業,近幾年來開展速度較快,少量企業能結合本身優勢,與世界接軌,如寶供公司等企業。但絕大多數物流企業存在作業質量不高,服務內容有限,服務方法和手法比較原始和單一,服務項目、收費標準隨意性較大,物流企業安排規劃較小,缺少必要的競賽實力,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物流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進步,絕大多數企業只能供給單項或分段的物流服務,不能構成完好的配套物流服務。
3、基礎設備、技術裝備水平落后,信息化水平低,專業人才匱乏。
4、各級政府都將開展物流業提上了議事日程,積極為物流業開展發明杰出的微觀環境。但由于我國物流商場仍處于起步階段,商場機制不健全,競賽次序不標準,現有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尚不習慣現代物流的開展。
5、關于現代物流的理論研討和實踐運作比較滯后。對物流工業概念的界定、物流企業的界定、單個物流作業環節供給的服務與一體化物流作業服務的界定、物流業投入產出計算目標體系的計量界定等理論與實踐問題姑且無章可循。
我國物流工業的構成和開展是一個長時間而雜亂的進程。首要有必要清晰我國物流業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開展現狀,然后從這些實踐動身,逐漸解決問題,為物流業的進一步開展打杰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