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問答
歐洲的物流發展史
2023/2/25 12:32:20 來源:貨代軟件公司
內容摘要: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動脈,其展開水平已成為一個國家和區域歸納競賽力的重要標志。德國的物流企業之所以展開迅速、規范,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投入,物流工業在德國整個經濟中占有適當重要的比重。u3000 一、 德國物流業概略 德國坐落歐盟的地輿中心,是該區域最重要的貨品轉運地,其物流業僅居交易和轎車制造業之...
物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動脈,其展開水平已成為一個國家和區域歸納競賽力的重要標志。德國的物流企業之所以展開迅速、規范,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投入,物流工業在德國整個經濟中占有適當重要的比重。u3000一、 德國物流業概略
德國坐落歐盟的地輿中心,是該區域最重要的貨品轉運地,其物流業僅居交易和轎車制造業之后,是德國第三大工業和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2006年,德國物流業產量高達1700億歐元,占全德GDP總額的7.5%,比歐洲的首要競賽對手法國和英國高出50%以上,幾乎是意大利、西班牙、荷蘭三國的總和(1820億歐元)。Frauhofer研討所發布的“2006年歐洲物流百強”陳述顯現,德國物流業產量約占西歐(歐盟原15個成員國及挪威、瑞士)7300億歐元物流業總產量的23%,在歐洲區域遙遙搶先。近年來,德國物流業一向堅持5%以上的增幅,高于其它經濟部門。業內人士猜測,此微弱增勢在未來仍將持續。
在德國物流業的產量中,運送業務所占份額為44%,排在首位,爾后依次是物流辦理和操控事務(30%)、倉儲和貨品轉移事務(約26%)。其間,合同物流事務額450億歐元,占物流業產量的26.3%,且極具增長潛力。德國鐵路股份公司的一份研討陳述指出,合同物流事務尚有77%的潛力有待發掘和使用。
德國的物流企業大而強。德國郵政集團(DPWN)是全球最大的物流服務供貨商之一,旗下具有DHL、德國郵政和郵政銀行三個聞名品牌,從事與物流有關的快遞、郵政及金融服務。2006年,該集團營業額605億歐元,贏利38.7億歐元。在200多個國家和區域總計雇用了52萬名員工,是全球職工人數最多的跨國企業之一;德國鐵路股份公司自吞并美國尖端物流運營商BAX之后,現已成為國際物流商場的佼佼者。2006年其營業額到達300.5億歐元,贏利16.8億歐元,職工人數22.9萬;其他如P&O跨歐公司、Hellmann和Fiege集團等,都是德國非常活潑的物流供貨商,一起在歐洲規劃內獨占鰲頭。
德國物流技能的開發和使用均居世界搶先位置。德國條形碼辨認軟件體系在全球規劃內被廣為采用;德企業開發的EIR、AIM等物流信息體系極大地進步了物流環節的作業效率;德國的吊裝技能較為先進,整件吊裝才能達1250噸。
二、德國物流業成功展開的條件
德國物流業在歐洲乃至全球搶先,得益于以下幾方面的優勝條件:
(一)德國是世界經濟強國。其經濟實力僅居美國和日本之后,在全球列第三位。2006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達2.3萬億歐元,遙遙搶先于其他歐洲邦鄰,占歐盟GDP的17%;每年流入德國的外國直接出資額在歐洲獨占鰲頭;德國人口8200多萬,商場大、購買力強;高水平的教育和職業訓練可為經濟界培育足夠、合格的技能勞動力;360多所高校(其間167所是使用技能大學)及很多世界聞名的研討機構構成高密度的常識網絡,具有雄厚的研制和立異實力;德國新注冊專利數量和質量均居世界前列。
(二)德國對外貿易興旺。從2003年開端,德國一向堅持世界出口冠軍的頭銜。2006年德國外貿出口額8960億歐元,添加14%,交易順差再創前史新高。如以對外交易總額計,德國僅次于美國,全球排名第二。
(三)德國基礎設施完善。德國具有全歐最密布的運送網絡,公路和鐵路密度均為歐洲均勻水平的兩倍。德國各大城市都建有物流園,均勻規劃約140萬平方米,將陸運(鐵路、公路)和水運(內河航運)兩大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德國地輿位置優勝。德國坐落歐盟地輿中心,跟著2004年歐盟開端的大規劃東擴,德國的地輿中心位置得到加強,特別是今年初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入盟后,歐盟的地輿中心東移115公里至法蘭克福以東42公里處的Merrholz村。現在,歐盟約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德國周邊500公里規劃之內。
(五)歐盟東擴帶來新的商機。2004年歐盟初次東擴時,安永事務所發布的年度“歐洲吸引力”陳述稱,德國因挨近用戶和供貨商而成為歐盟最受歡迎的物流中心,2006年的年度陳述再度證明了上述定論。歐盟東擴為德國外貿可持續展開供給了新的動力和添加點。據統計,2006年德國對波蘭的出口增幅高達29%。
(六)德國物流業技能勞動力競賽力強。現在,德國共有6萬家物流企業,從業人數達250萬,占全德作業人口的8%。據猜測,與物流有關的作業崗位在未來將持續添加,物流業是仍在發明新作業機會的職業。此外,適當份額的技能勞動力承受過高等教育,95%的工人具有根本的外語技能,關于從事世界事務的物流業而言是其最大的競賽優勢。可是,該職業的勞動力本錢并未相應進步。如將生產力要素考慮進去,物流業大部分事務部門的勞動力單位本錢與歐盟25國均勻水平挨近,乃至低于歐洲最大的兩個競賽對手法國和英國的水平。
三、德國政府在促進物流業展開過程中的效果
德國采納政府監督操控、企業自主經營的商場運作形式對物流業進行辦理,政府在促進物流業展開過程中所起的效果首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握和推行最先進的理論與技能。德國對物流理論和技能的研討及使用非常重視,政府對科研機構給予贊助,推進科研機構與企業的協作,來促進科研成果的使用,使該職業取得全球競賽優勢;為習慣物流全球化的展開趨勢,德國政府針對基礎設施及配備擬定基礎性和通用性規范,針對安全和環境擬定強制性規范,支撐職業協會對各種物流作業和服務擬定相關職業規范,并擬定物流用語規范、物流從業人員資歷規范等,確保物流活動的順利進行;德國政府還采納多種辦法推進物流教育的展開。
(二)實行物流業規劃、制作和和諧功能。政府對物流業展開做出全面規劃,依據展開需要制作公路、鐵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和諧各種運送方法構成歸納網絡。一起,對物流業展開提出詳細施行準則,并擬定相應的方針法規,對物流業進行監控、和諧和辦理,促進其健康展開。
(三)對物流業進行戰略性出資。德國政府提出了“遠距離運送以鐵路和水路為主,中心的聯接與集散以公路為主”的運送戰略,并經過對物流園區進行大規劃的戰略性出資加以施行。現在,投入使用的物流園區20多個,2010年將添加到30至40個。實踐證明,物流園區的制作和展開不只促進了物流業的展開,還帶動了所在城市的經濟展開,添加了當地的作業和政府稅收,促進城市貨運更為有序,緩解了城市道路交通,大幅削減了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污染等。此外,德國政府還不斷對通訊、信息等技能領域添加出資,并經過制作新的貨品轉運站和新式物流中心,進一步進步物流功率、加速物流進程。
(四)推進環境保護作業。針對物流業的特色,德國政府在考慮職業展開需求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一起,也越來越多地重視物流業對環境的影響,以為保護環境與促進物流展開并不矛盾。政府經過督導物流企業改革運送、貯存、包裝、裝卸、流轉加工和辦理等物流環節以及其他體系性的作業,盡力下降環境污染、削減資源耗費,然后完成綠色物流的方針。
此外,德國物流協會作為全德最大的物流專業協會,也活躍幫忙政府進行物流規劃、方針擬定和和諧辦理。其功能還包含對物流企業人員進行訓練、展開物流研討、輔導職業展開、舉行研討會宣揚推行新項目、編輯出版雜志、為會員供給信息和咨詢服務、安排會員評比活動等。現在,該協會經過不斷擴大規劃、構成更為密布的網絡,為促進德國物流業的展開發揮著越來越大的效果。
免責聲明:本文章部分圖片素材和內容素材來源于網絡,僅供學習與參考,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網站客服,我們核實后會立即刪除。